哥哥姐姐,我们舍不得你们走……”七年级的双胞胎小姑娘许亚婷和许亚桐抹着眼泪,拉着支教队员的手说。
“孩子们,这些天麻烦你们了。”一位建新社区的八旬老人吴奶奶拉着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这是我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爱心结对帮扶,情暖留守儿童”实践服务团完成实践任务,离开蚌埠市龙子湖区解放街道建新社区时的场景。在“三下乡”义务支教的这两周时间里,队员们深入社区街道,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支教,在社区居民中进行调研,并派发医学知识读本,与社区里的孩子、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心动,承诺守护爱
当志愿者们第一次走进社区并进行调研和走访时,很快就被社区里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打动了,也读懂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为子女学业的担忧。面对如此的现状,志愿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倍感自身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们竭尽全力,只因不忍看到天真孩童失落的目光,转身的背影……”,我校一名志愿者在接受淮河晨刊采访时如此总结道。这是同学们的心里话,也是对此次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实践活动的一份承诺。
在此次三下乡义务支教中,在校团委的指导和龙子湖团区委的支持下,服务团成员与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对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教实践活动。同学们围绕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利用建新社区“城市驿站”的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地进行积极筹备,克服酷暑、生活、交通的种种不便,用纯真的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用无私的爱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守望,行动诠释爱
志愿者们积极发挥专业特色,在前一周教学完成的安全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了防震减灾、应对歹徒、公交逃生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以观看视频、现场操练、课后巩固等方式加强了对小朋友们的多维度安全教育。
服务团志愿者发挥每个志愿者的专业和特长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课程。在外国传统节日课上,志愿者以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复活节的起源、节日时间、象征物、节日活动和节日特色食物;在动物世界课上,志愿者以一段《冰河世纪》的视频开始了教学,详细介绍了猛犸象、水獭、剑齿虎的习性及灭绝原因,小朋友们认真听讲、互动积极;在科技探索课上,志愿者以《变形金刚4》和《蝙蝠侠》引出教学,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现代发达的高科技,激发了小朋友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在中国传统节日课上,志愿者以时间为主线,按照节日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和习俗,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灯谜与小朋友们一起竞猜;在心理健康课上,志愿者以盲人摸象的例子,教给小朋友们对待事情应把握全局,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并用苏格拉底真假苹果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要相信真理,要相信自己,不能盲目跟从的道理。


在支教过程期间,蚌埠电视台、淮河晨刊分别对本次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进行了实地采访,龙子湖区团区委及校团委老师也多次到活动地点看望实践队员,指导服务团开展支教活动。


感动,快乐分享爱
7月12日下午,志愿者同学们与社区留守儿童共同编排了一场联欢会对即将结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庆祝。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们与各自结对的小朋友各出奇招,粉墨登场。大家一起表演了歌曲、朗诵、舞蹈、魔术等多个精彩的节目,这些节目也集中展示了服务团的支教成果。


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晚会的结束,我校“爱心结对帮扶,情暖留守儿童”实践服务团也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志愿者们把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小伙伴,依依道别。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互记录下这个美好感动的瞬间。服务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到来,让社区的小朋友们渡过了一段开心的暑期生活。他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知识与爱心,留下了汗水与情谊,也激发出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梦想和憧憬。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志愿者同学们用心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用爱的笔墨书写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赤子之情。
(高恒/审 周静/文高东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