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班级思政委员队伍建设,引导思政委员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7月10日,我校“踏寻总书记足迹”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12名队员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踏寻总书记足迹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前两站分别是凤阳小岗村和阜阳王家坝。
第一站 凤阳小岗村
小岗村是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小岗村考察,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并指出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7月10日上午,校团委书记周静、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翮与实践团的队员们一同参加了小岗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月启动仪式,并现场聆听了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关于小岗村改革发展成就的专题报告。下午,在参观大包干纪念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讲解,不时驻足观看展板展件,详细了解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历程和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深刻感悟“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深化对“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认识,加深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安排的理解。随后,实践团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通过一件件实物展品,走近沈浩同志生平及其感人事迹,重温“沈浩精神”,感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作为本次踏寻实践的第一站,凤阳小岗村之行为思政委员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学们在感受改革伟力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大家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农业发展,更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治理改革。作为思政委员,同学们决心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带动更多同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站 阜阳王家坝
王家坝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建设有“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特意到阜阳看望蒙洼的乡亲们。习近平说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摸得到自然规律。”

7月11日,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来到王家坝进行实地调研。上午,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的参观中,讲解员的讲述和展厅内的展板展品,情景再现了王家坝淮河治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的光辉历程,师生们边走边听,全神贯注,深受震撼。下午,实践团师生走访周边村镇,为村民进行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并围绕常见疾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宣教科普,进行了医疗卫生方面的实地调研等活动。行程的最后,实践团对当地村书记进行了采访和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了王家坝精神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大局”的奉献精神。

王家坝精神不仅是王家坝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此次对王家坝的实地调研,思政委员们深入学习和体悟王家坝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坚决做好带头模范作用,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保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融入学习生活之中,更要通过思政委员的工作不断发扬和传承下去。
(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