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蚌埠市濒临失传剧种卫调花鼓戏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成立,揭牌仪式在长淮卫镇举行。校团委书记周静、蚌埠经开区副主任、长淮卫镇党委书记赵斌、蚌埠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鲍晓懿和卫调花鼓戏老艺术家、理论研究专家、长淮卫镇居民等共同参加本次活动,蚌埠市广播电视台对中心的成立进行了报道。

卫调花鼓戏是起源于长淮卫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濒危剧种。多年来,我校在传统文化建设以及卫调花鼓戏传承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23年暑假“三下乡”工作中,学校组建了“基于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蚌埠市濒临失传剧种卫调花鼓戏抢救性挖掘与创新性传承实践团”,深入卫调花鼓戏发祥地的长淮卫等地开展调研和采风,本次活动是的本次实践团队重点项目之一。

活动中,校团委书记周静和蚌埠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鲍晓懿签订“蚌埠市濒临失传剧种卫调花鼓戏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协议,蚌埠经开区副主任、长淮卫镇党委书记赵斌与卫调花鼓戏省级传承人李夕茹为研究与发展中心揭牌,来自蚌埠市艺术研究所的青年演员、长淮卫镇演出团的老艺术家、蚌埠医学院的青年师生们,共同为长淮卫的父老乡亲们带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演出。

在演出开始前,来自蚌医二附院和我校青年志愿者深入长淮卫乡村基层一线,为当地居民开展一次暑期“三下乡”义诊活动。演出现场,灯光璀璨,活动广场上挤满了观众。卫调花鼓戏酣畅淋漓的唱腔,花鼓灯曼妙绝伦的舞姿,泗州戏质朴平实的演绎,再加上卫调花鼓戏老艺术家李夕茹、余庭学原生态的卫调花鼓戏表演,整个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很多观众连连称赞: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卫调花鼓戏演出了!

卫调花鼓戏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成立是学校传统文化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又一次突破,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凝练成果、理论总结、创新传承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成效。
(周静/审 连俊杰/文 马超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