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为了更好的体会和感悟脱贫攻坚精神,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力量涵育青年大学生,我校“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安徽印记”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于近期前往五河县郭府村和金寨县大湾村,探寻和体悟脱贫攻坚精神。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有着“明侯故里”之名的模范脱贫村,也是我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大新镇副镇长任峰,郭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飞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师生。在座谈交流会上,郭飞对本村村情进行了简单介绍,从“抓基层党建,强化组织振兴”“优化产销结构,加快产业振兴”“健全体制机制,聚力人才振兴”“加强环境整治,推进生态振兴”“坚守优良传统,推动文化振兴”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郭府村如何从曾经远离公路的“贫困村”,发展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集体经济“较强村”的重要举措和亮点做法。

随后,在郭飞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师生参观了村特色产业,这里有560余亩的蔬菜大棚园区,带动脱贫户居家就业30余人,荣获“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这里有年产值达3000万元的明侯故里食品有限公司,增加就业岗位70余个;这里有年产100多万把、产值破千万元的大扫帚手工制作坊;同学们还来到明侯故里商务有限公司的直播间,体验了农副产品的线上销售。最后,在脱贫户的家里,在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中,同学们感受到基层干部对困难家庭的全面帮扶以及脱贫攻坚成果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得到的生动体现。

7月19日,实践团驱车来到金寨县花石乡西南部帽顶山脚下的大湾村,该村于2021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走访了贫困户,在农家院落同村民们亲切交流,此次实践团的同学们便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陈泽申老人家中。8年前,总书记就在他家的院落中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同当地的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同学们认真听着老人讲述当时的场景和大湾村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精神不仅体现在党的政策和基层干部的贯彻落实上,还体现在村民们通过务实创新、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了脱贫目标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我们一定会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周静/审 潘梦蝶、刘雅轩/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