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2025年的“世界急救日”即将到来之际,由蚌埠医科大学团委、蚌埠站团委主办,蚌埠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蚌埠南站承办的急救科普活动走进高铁站,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为站内工作人员进行了单人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教学培训。

活动现场,专家团队聚焦日常生活中高发的气道梗阻问题,由急诊内科潘莉主任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核心原理、适用场景及操作步骤,重点区分了成人、儿童及婴幼儿的操作差异,并通过模拟演示,直观展示腹部冲击的发力位置与力度技巧。讲解后,现场的站内工作人员两两一组,在各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练习。

针对心脏骤停这一危急情况,急诊外科程峰主任带领团队利用医用模拟假人,全程演示心肺复苏(CPR)的标准流程,从判断意识、呼叫急救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每一个环节都细致拆解、反复示范。许多参加培训的站内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练习,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学习成果。

活动期间,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分工协作,在候车大厅座椅区、检票口等旅客集中区域,向候车群众发放急救知识宣传手册。发放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针对手册中的重点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比如如何快速识别心脏骤停信号、家庭常见意外的初步处理方法等,并耐心解答旅客提出的“老人噎食后先拍背还是先冲击”“儿童心肺复苏按压深度”等疑问,确保大家不仅“拿到资料”,更能“看懂知识”,真正将实用急救常识传递到群众手中。

此次世界急救日科普活动走进蚌埠南站,不仅打破了专业急救知识与社会大众间的壁垒,更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植旅客心中。从理论讲解到实操体验,从资料发放到疑问解答,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疗团队与车站的用心,为专业医疗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降低伤亡风险,从而为旅客的出行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凌浩、张雯/审 洪雨、尹思凡/文 吴可佳、刘秀闻/图)